| 邹锋:把握时代脉搏 创作经典作品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邹锋,1968年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浙江美术学院文学学士学位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雕塑》杂志编委,北京市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实现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文联文艺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服务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等。曾担任国庆70年彩车设计专家组专家、建党100周年指挥部指导专家、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文化活动部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雕塑与公共艺术设计,展示与文化传播设计理论研究,智能制造与创意设计。
主要学术成果:邹锋教授先后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彩车设计项目,中国共产党党史纪念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小岗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主题雕塑“井冈山会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共艺术项目“众志成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新闻发布厅公共艺术项目 “山水相连同源共流”,以及“红旗渠纪念馆(新馆)”雕塑群等31项公共艺术项目设计;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育部新文科改革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著有多部著作和论文;作品曾分别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美术展览 “金奖”、“优秀奖”等奖项。
在教学研究方面,出版专著五部,论文二十多篇,主讲课程《泥塑》获“北京市高等院校精品课程”,2022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获得中共北京市委和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先进集体”和“北京市模范集体”称号。,2022年获得首都劳动奖章,2023年获得北京市教育系统先锋育人榜样等称号。
近年来,邹锋陆续参与了多个大型主题雕塑创作项目。为红旗渠纪念馆新馆设计雕塑群,为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创作主题浮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创作《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前夜》《抗疫精神》等雕塑……我和团队以创作的方式穿越时空,在历史长河中感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用鲜活的艺术创造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进力量,让艺术之美融入“大思政课”。
红色场馆是开展“大思政课”的重要场域。当主题雕塑进入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纪念馆等特定场所,意味着它们在承载艺术属性的同时,还承担着更为丰富而独特的社会功能。
这对创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主题雕塑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雕塑的创作,一方面要通过具体的人物塑造和历史场景再现,镌刻历史记忆,彰显革命理想;另一方面,要凸显人物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格,使作品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落实到创作上,就是要体现出丰碑式的美感。这要求创作者将崇高的使命感贯穿始终,深入领会创作意图,并从题材、造型、空间、材料等层面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实现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丰碑式艺术表达。
例如在创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我和创作团队运用写实手法,有层次地塑造出激烈的战场、英勇的战士,彰显必胜的信念,力求实现气势恢弘的艺术效果,让抗美援朝精神闪耀其间。
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 要 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 馆、烈士陵园作为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具有重要价 值和作用。 2021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 落成,标志着党的百年建设又多了一个重要的物质载 体,而大型展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 历史展览”的开幕,则为这一辉煌时刻做出了翔实而 生动的注解。 展览按照时代线索,集中展示了中国共 产党自诞生以来的艰苦奋斗和光辉历程,展示中国共 产党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深刻感情。我带领团队陆续完成了多个国家革命文化的主题板块的雕塑创作工作,在以经典形象唤醒红色记忆的同时 响应了缅怀英雄、回 顾来时路的伟大号召,同时通过学习和自省完成了立 德树人的又一次深刻实践。一方面,创作团队通过经典人物雕塑创作,用具 体而丰满的历史形象讲述了建党百年的伟大历程。 记录历史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需面对的课题,纪 念性雕塑由于极具公共性、标识性和场域性而被视为 记录历史的重要形式之一。当一件具有永恒含义的纪 念性雕塑出现在美术馆、博物馆等特定场所时,意味 着它在承载艺术属性的同时,还将承载更为丰富的政 治属性、历史属性和文化属性。 具体到“不忘初心 牢 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这一展览中的雕塑 作品,则意味着它们的首要功能就是令全体党员和全 国人民可以更近距离、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 人面临艰苦挫折和巨大考验时所展现出的精神品格, 通过回顾历史、重温历史,坚定革命理想、增强红色信念, 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出于崇高的创作愿望,以及对创作意图的深入领 会,创作团队在题材、造型、空间、材料等层面进行了 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首先,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核心 内容,经典人物因卓越的精神和伟大的品质而发挥着 鼓舞人心的教育作用。 其次,通过具象人物的塑造和 历史场景的再现, 将红色历程浓缩为一种抽象的理 念,则是革命理想主义的艺术传统,也是人们最易接 纳和感知的艺术方式之一。 就具体创作而言,这些雕 塑不仅在材质上体现了不朽,更将在历史层面,通过 特有的形式语言,化为一座座精神的丰碑。
另一方面,经典人物雕塑创作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史” 教育、红色实践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丰富的红色基因库,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建立正在用一种更为具体而严肃的方式 讲述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 抔热土一抔魂。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 国人民迎来一次次历史性的飞跃。在查阅大量图片和 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创作团队不仅从专业角度推敲了 作品的每个细节,更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的客 观还原,使党史学习和红色文化得以在继承和创新中 走向永恒。
创作过程本身已经是一种教育内容和策略,而此 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还将成为全国高校师生的 学习和实践基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形 载体,持续不断地帮助大学生和全体人民在思想道德 和价值观念上实现提高与升华。面对这次党所赋予的 光荣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有一种发自肺腑的 使命感,要不断地主动学习党史,从大的历史背景出 发,认真研读关于“革命”“牺牲”“奉献”“光明”“信仰” “价值”“力量”等主题的资料,深入理解历史的必然逻 辑。 唯有理解和深刻体会英雄背后的党的历史,才能 将其转化为艺术灵感,融入到作品的塑造中,并进一 步将这种感悟和心得潜移默化地带入日常生活的每 一天,用这些精神影响和带动教学、启发和鼓舞创作、 指导和引领学生,也在不断的求索中完善自我、净化 灵魂。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神州艺术平台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